在癌症诊断领域,“无创”与“精准”一直是理想的两端。最近,一项来自韩国大邱庆北科技学院的研究尝试打破这一壁垒。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全新类型的液体活检技术——仅通过测量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的“刚度”这一物理特性,结合AI(人工智能)分析,即可识别癌症的特定基因突变!
医学界已经明确了肥胖是某些癌症的“推手”,比如乳腺癌。一方面肥胖会让人们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上升,另一方面,已经罹患乳腺癌的人,也可能因肥胖导致治疗效果打折,预后更差。
近日,一项发表在《Thorax》期刊上的研究显示,摄入过多“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 UPF)与肺癌风险升高有关联。
美国Cardiff Oncology公司宣布,在其正在开展的2期CRDF-004试验中,新药Onvansertib联合标准治疗(SOC)——贝伐珠单抗和化疗,在未接受过治疗的RAS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展现出积极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近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AIA Biotechnology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其端粒靶向抗癌新药Ateganosine(研发代号THIO)加速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一项来自英国癌症研究院(ICR)的新研究发现,仅需术前两周的激素治疗,就能根据乳腺癌肿瘤的分子反应预测复发风险,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强化治疗。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现代医学对抗癌症的“三驾马车”,虽然很多人一听到化疗就会觉得非常害怕,认为只会带来无休止的巨大副作用,甚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实际上,每一年当中,许多癌症患者之所以能够痊愈或大幅延长生存期,都离不开化疗的巨大贡献。
近日,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在权威期刊《CHEST》上发布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管理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特别是胸外科医生提供更规范、更优质的早期(1-2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路径指导。
阿斯利康(AstraZeneca)提交的Imfinzi(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生物制品补充上市申请(sBLA),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受理,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可手术的早期及局部晚期(II、III、IVA期)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GEJ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