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可能没听说过自身抗体这种东西,但如果你身边有罹患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朋友,那么可能知道它。没错,在上述自体免疫疾病中,自身抗体通常是“罪魁祸首”。
过去,治疗乳腺癌的常规思路是:一种方案用了就用到底,等肿瘤实在控制不住了,再换下一种药。但现在,一项新研究正在悄悄改变这个逻辑——也许,我们可以更早一些换药,不用等影像上显示肿瘤明显变大才动手。
得了头颈癌,很多人都要经历“手术+放疗+化疗”这一整套流程。但其实,有些人根本没必要受那份“额外的苦”。问题在于——医生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方法,提前判断谁手术做完就好,谁还需要继续治疗来防止癌细胞反扑。
在癌症治疗中,有一种特别擅长隐匿自身的肿瘤类型,被称为“冷肿瘤”,它们就像一个个披着隐形斗篷的敌人,安安静静地潜伏着,免疫细胞即便经过它身旁,也无法发现其踪迹。
美国Revolution Medicines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其新药elironrasib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已接受过化疗和免疫治疗、但尚未接受KRAS G12C抑制剂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麻省总医院拥有一个庞大的医生网络服务患者,院内几乎所有医师都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职人员,其中许多还是其各自专业领域的先行者。该院在癌症、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科学、心脏病、骨科、移植、泌尿系统疾病和创伤治疗领域拥有多学科医疗团队,他们联合医院各个专科的医生为成人及儿童提供先进的综合医疗服务,因创新而闻名世界。
改变一点生活方式,就能离癌远一点!“癌症体质”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状态:免疫力差、炎症多、代谢紊乱、毒素堆积……这样的身体环境,容易给癌细胞“开绿灯”。那我们该怎么办?
近年来,日本医疗以“精准、安全、保守”的治疗理念,在中国高认知患者群体中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尤其是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病等重大疾病患者,更倾向于赴日寻求第二诊疗意见或接受治疗。
脑瘤的诊断和治疗,因其位于精密的大脑环境而充满挑战。手术需要极高的精准度,以免损伤关键功能区;而保护大脑的血脑屏障,也可能阻碍药物有效抵达病灶。正因如此,成功对抗脑瘤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内科、放射肿瘤科、神经影像科、神经病理科等专家共同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面临不小的挑战。卵巢癌的治疗通常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涵盖外科手术、肿瘤内科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可能的放射治疗等环节。因此,寻求经验丰富、掌握前沿知识的权威专家进行诊疗,对于获得更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