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抗癌新疗法、8个新适应证:2025年全球肿瘤治疗关键进展全图鉴
时间:2025-10-30 作者:盛诺一家
10月28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发布一份《2025癌症进展报告》执行摘要,其关键信息指出:
- 从2024年7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美国食药监局(FDA)共批准了20个全新的抗肿瘤治疗,以及8个既有药物的新增适应证。 
- 截至2025年1月1日,美国境内“癌症幸存者”规模约1860万,且仍在增长,到2035年预计将超2200万。 

(来源:AACR官网)
如果把过去一年肿瘤学的进步比作一条奔涌的河流,那么AACR刚发布的《2025癌症进展报告》执行摘要,就像一张航道图:告诉我们哪里水势湍急、哪些支流汇入、又有哪些暗礁需要当心。
今天这篇“全图鉴”,笔者一方面把过去一年FDA批准的“20+8”抗癌新疗法、新适应证进行了检索,希望给大家一个清单;但很遗憾未能找全,只找到“12+4”,附在文末供大家参考。
另一方面,笔者将从“病种-机制/技术-可及性”三条主线,讲清楚这“20+8”背后真正改变临床的力量。
病种维度:哪些癌种在这一年“水位暴涨”?
把FDA一年中的审批事件按癌种重新拼图,你会发现几个显著“潮汐”。

(来源:摄图网)
其一,头颈部肿瘤迎来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关键落地。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通路为核心的药物,在今年度窗口内拿到了围手术期(新辅助+辅助)应用的里程碑性节点,改变了局部进展期患者的治疗路径——这类“前后夹击”的免疫策略,把原本手术与放化疗之间的鸿沟打通,直接改变了标准流程的构造。
其二,肺癌的“机制层升级”尤为醒目。
报告与配套解读特别点出了两款新获批的抗体偶联药进入肺癌治疗序列,这意味着从“广谱免疫+靶向”的双主线,进一步延展到“精准递送毒载”的工程化路径。
对于高复发风险或对既往方案耐受性差的人群,新的药物类别提供了另一种“对位打击”。
其三,罕见肿瘤与小人群亚型在这个窗口期并非“被遗忘的角落”。
从二季度的审批盘点来看,FDA在多个罕见类型上释放出连续动作:这在数量上不如肺癌、乳腺癌那样吸睛,却在“公平性”层面举足轻重——真正把“精准医疗的光”照进以往长期缺乏证据的瘠地。
当然,并非所有癌种都同速奔跑。执行摘要也给出了一组清醒的对照:胰腺癌、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仍处低位,提醒我们“快车道”之外,仍有硬骨头要啃。
机制与技术:从“有药可用”到“更聪明地用药”
读审批新闻,容易忽略的是药物背后的方法学演进。今年的“20+8”,真正的共性不是名字,而是“如何更聪明”。

(来源:摄图网)
首先是“工程化”的胜利。
抗体偶联药与双特异抗体继续扩张版图,把“靶点选择”与“毒载递送”做成模块化的乐高积木。
肺癌领域两款新ADC的加入,只是整体潮流的一个切片——它们的意义在于把“强毒性”从全身散射变成“定点爆破”,并以更高的客制化潜力服务不同亚群。
其次是“时间维度”的重构。
围手术期免疫的落地,背后其实是临床试验设计范式的变化:传统把系统治疗推到复发或转移之后,如今则前移到手术前后,通过缩小病灶、清除微小残留、动员免疫记忆来降低长期复发风险。
审批只是终点线的第一声锣,真正的赛道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复制试验里的“曲线下面积”。
第三是“诊疗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
报告反复强调精准医学的广义进步:不仅是新药,还包括更敏感的影像与液体活检、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以及人工智能在病理与影像的辅助判断。
这些“配套能力”的成熟,解释了为何某些癌种(如白血病、黑色素瘤、肾癌)死亡率下降更快——因为我们不只是“治”,还在“更早、更准地发现”。
可及性与体系:从“批准”到“到达”
每一次药物或适应证的新增,最后都要落在患者床旁。执行摘要虽然以科研与监管里程碑为主轴,但它不止一次提醒:进展的价值要由“可及性”来结算。
第一,幸存者群体正在变得庞大且更“长期”。
截至2025年1月1日,美国有约1860万人带有癌症诊断史的“幸存者”,并预计在2035年前后突破2200万。

从2011年至2023年,美国总体癌症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54%。其中,男性年均下降1.81%,女性为1.33%(来源:AACR官网)
这意味着医疗系统的重心在缓慢迁移:从“打赢一场仗”,转向“长期守土”。复发监测、慢性毒性的长期管理、心理与社会支持、重返工作与财务压力——这些议题将决定治疗创新的“阅后即用”体验。
第二,审批只是“进入门槛”,不是“普惠通道”。
真实世界证据、伴随诊断的普及、医保与商业支付的接纳速度、以及临床路径的更新频率,将决定“20+8”的边界到底有多大。
任何一款抗癌新药、新疗法的获批,对患者的影响都是不同的。有的美国患者也无法受益,有的患者即便在中国,也可以通过赴美就医、临床试验等率先应用。
报告对政策层面的呼吁毫不含糊:要让科研与公共卫生投入保持“稳定、可预期、持续增长”,否则创新生态的摩擦会在几年后反噬可及性。
第三,监管节奏与方法也在进化。
FDA肿瘤学办公室发布的年度回顾显示,在2024年前后,肿瘤领域新分子实体与新生物制品的批准保持高位;与此同时,何处使用加速批准、如何通过事后验证巩固疗效,也在持续校准。
对临床一线而言,这意味着我们既要拥抱“更快”,也要为“更稳”预留时间与证据。
过去一年FDA“20+8”获批清单(部分)
很多读者会问:能不能给我一张详细获批的“20+8清单”?
执行摘要中没有列出,笔者单独检索了一下,初步找到了“12+4”,并在FDA官网等页面进行了核实。我把这“12+4”附在下面,共大家参考。

(来源:FDA官网)
(一)12个“全新抗肿瘤疗法”
说明:以下“获批时间”为该药/疗法在美国首次获批用于实体瘤/血液肿瘤的时间点,均处于2024-07至2025-06窗口期内,信息源为美国FDA官方。
1.Vorasidenib(Voranigo)
- 靶点/机制:IDH1/2抑制剂 
- 人群/癌种:复发或不可切除的2级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少突) 
- 获批时间:2024-08-06 
2.Inavolisib(Itovebi)+ palbociclib + fulvestrant
- 靶点/机制:PI3Kα抑制剂方案 
- 人群/癌种: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 
- 获批时间:2024-10-10 
3.Revumenib(Revuforj)
- 靶点/机制:Menin抑制剂 
- 人群/癌种:KMT2A重排急性白血病 
- 获批时间:2024-11-15 
4.Zanidatamab-hrii(ZIIHERA)
- 靶点/机制:HER2双特异抗体 
- 人群/癌种: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ER2阳性胆道癌 
- 获批时间:2024-11-20 
5.Zenocutuzumab(Bizengri)
- 靶点/机制:针对NRG1融合 
- 人群/癌种:NRG1融合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 
- 获批时间:2024-12-04 
6.Cosibelimab(Unloxcyt)
- 靶点/机制:PD-1抗体 
- 人群/癌种:不可切除/转移性皮肤鳞癌 
- 获批时间:2024-12-13 
7.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roway, Dato-DXd)
- 靶点/机制:TROP2-ADC 
- 人群/癌种: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 
- 获批时间:2025-01-17 
8.Treosulfan(Grafapex)
- 靶点/机制:烷化剂 
- 人群/癌种:与氟达拉滨联用,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移植前预处理(清除旧骨髓) 
- 获批时间:2025-01-21 
9.Avutometinib+Defactinib(Avmapki/Fakzynja联盒)
- 靶点/机制:RAF/MEK抑制+FAK抑制 
- 人群/癌种:KRAS突变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 获批时间:2025-05-08 
10.Telisotuzumab vedotin(Emrelis)
- 靶点/机制:c-Met定向ADC 
- 人群/癌种:高c-Met蛋白过表达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是腺癌) 
- 获批时间:2025-05-14 
11.Penpulimab-kcqx
- 靶点/机制:PD-1抗体 
- 人群/癌种:复发/转移性非角化型鼻咽癌 
- 获批时间:2025-04-23 
12.Taletrectinib(Ibtrozi)
- 靶点/机制:ROS1抑制剂 
- 人群/癌种: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 获批时间:2025-06-11 
(二)4个“扩展至新癌种适应证”
说明:AACR报告统计为8项,本文仅列出截至2025年6月可在FDA官网核实的4项。
1.Nivolumab+Ipilimumab
- 新增适应证:MSI-H/dMMR结直肠癌(成人及≥12岁) 
- 获批时间:2025-04-08 
2.Belzutifan(Welireg)
- 新增适应证: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首个口服系统治疗选择 
- 获批时间:2025-05-14 
3.Tafasitamab(Monjuvi)
- 新增适应证:滤泡淋巴瘤(与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 
- 获批时间:2025-06-18 
4.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roway)
- 新增适应证: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 获批时间:2025-06-23 
结语:
医学的河流从来不只向前奔涌,它还会绕开礁石、冲刷河岸,然后在某个拐弯处突然开阔。
今年的“20+8”数据本身令人振奋,但更值得珍惜的是:我们看到试验设计在前移、机制创新在并行、诊断技术在补位、监管与政策在修渠。

(来源:摄图网)
对中国读者而言,这份图鉴既是他山之石,也是行动清单——临床路径的更新、伴随诊断的普及、真实世界证据的积累、支付与保障的迭代,都决定着创新如何抵达。
请把它转给有需要的人。
参考来源:
1.AACR《2025癌症进展报告》执行摘要
https://cancerprogressreport.aacr.org/progress/cpr25-contents/cpr25-executive-summary/?utm_source
2.FDA官方药品审评与通告页面
https://www.fda.gov/
【盛诺一家】 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出国看病、全球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服务。
海外医疗为什么首选盛诺一家?
- 稳健运营
 深耕行业14年:实缴注册资本3,970万元,获红杉资本、中信里昂、腾讯等多轮注资。
- 权威认证
 全球医疗资源:与美国MD安德森、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等官方直签合作。
 官方认证 合规运营:唯一同时获日本MEJ AMTAC资质与外务省“身元保证机构”授权的中国机构。
- 专业服务
 专业可靠:服务团队成员70%拥有医学背景,包括医学院博士、三甲医院医生、资深医学翻译。
 智能匹配:自主研发专利“全球医疗资源匹配模型”,精准推荐医院与医生。
 全流程个体化服务:从病历翻译、签证辅助、就医预约到境外陪同、生活支持全面覆盖。
 全球服务网络:在中、美、英、日等地设有15个全资分公司与服务中心,提供落地保障。
- 客户至上
 提供5%-40%医疗费用专属折扣,签约48小时可全额退款,出具风险告知,倡导理性就医。
- 良好口碑
 合作企业:为华为、中国人寿、民生银行等知名企业提供海外医疗咨询服务。
 媒体报道:多次获人民日报、CCTV、新华社报道,被人民网评为“出国看病机构第一名”。
 客户信赖:盛诺一家已服务7000+重症患者家庭,60%客户通过老客户推荐,满意度高达99%。
  				  👉 如果您或家人面临重大疾病决策,想了解海外就医方案?
  				  ✅ 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 
  				  400-875-6700,或通过 
  				  官方网站 
  				  预约咨询医学顾问,获取专业建议,开启全球精准医疗之路。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 相关资讯
- 最新动态
 欢迎来到 盛诺一家 出国就医咨询服务平台
			欢迎来到 盛诺一家 出国就医咨询服务平台
		 红杉资本(中国)被投企业
			红杉资本(中国)被投企业
		 
			 
				 
				 
			 
                    

 
                     
                             官方签约合作医院
                                    官方签约合作医院
                                 日本结直肠癌治疗权威医院
                                    日本结直肠癌治疗权威医院
                                 
                             
                             
                                 
                                 
                                 
                                 
                                 
                                 
             咨询医学顾问——免费获取全球医疗评估方案!
 咨询医学顾问——免费获取全球医疗评估方案!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出国看病费用评估
出国看病费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