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的“抗癌黑科技”:除手术、化疗外,别忘了还有这种“微米级核弹”!
时间:2025-07-18 作者:盛诺一家
当数十万、上百万个肉眼看不见的“微米级核弹”被送入人体后,它们会悄无声息地朝着肿瘤进军,然后在癌细胞处用辐射并杀死它们!
更神奇的是,这些“核弹”的当量被设计得“刚刚好”,能够有效灭杀癌细胞的同时很少伤及健康组织。在杀死癌细胞后,辐射会变得越来越弱,不久后会全消失,因此不会带来长期毒副作用!

这并非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桥段,而是已经真实存在的前沿医学技术。
它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疗法。
1
疗法起源
放射性同位素疗法的起源,要追溯到1935年。那一年,一对科学家夫妇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获奖理由是人工合成了放射性同位素[1]。夫妇中的妻子名叫伊蕾娜·约里奥·居里,正是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的长女。
1936年,在美国哈佛的一场讲座上,麻省总医院(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医院)的内分泌医生索尔·赫兹听说可以人工制造出“放射性碘”,于是灵感乍现:能否用它治疗甲状腺疾病?

来源:Saul Hertz 博士档案馆
同一年,他和MIT(麻省理工)的物理学家罗伯茨合作,用放射性会很快消失(半衰期短)的碘-128成功治疗了实验室里的兔子,结果发现甲状腺组织确实会“吃下”(特异性摄取)放射性碘。不过碘-128的有效时间太短,不适合人类使用。
此时,美国西海岸的科学家在回旋加速器中合成出了碘-131,这种同位素半衰期更长、更适合治疗人类。

来源:Saul Hertz 博士档案馆
同一年,此后,碘-131被证明对甲状腺癌同样有效,遂成为了世界头一个真正意义上用于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同位素疗法。时至今日,碘-131依然是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2
放射性同位素疗法的3种类型
类型一:骗癌细胞自己吃下“炸弹”
某些细胞特别“贪吃”某些元素,就比如上面提到的甲状腺细胞,无论普通细胞还是癌细胞,都戒不掉对碘的渴望。因此,当甲状腺癌患者服下碘-131药剂后,这些带有辐射的同位素会被甲状腺癌细胞吃掉,等待它们的结局只有被消灭。

与此同时,健康甲状腺细胞也会吃下碘-131,进而大量死亡。这就是为何甲状腺癌患者治疗后,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不过还好,其他绝大多数的组织器官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类似的原理也体现在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治疗中。
由于患者骨转移的癌细胞会特别爱“吃钙”,因此,一种外形“神似”钙的同位素——镭-223,就成为这类患者的治疗药物。当癌细胞纷纷吃下镭-223后,骨转移会得到一定的好转,患者疼痛也可能有所缓解。
类型二:给炸弹装个“识别仪”
现在,一种更先进的做法是给放射性同位素安装一个“识别仪”(靶向配体),让它能识别癌细胞某些特征,之后像精确导弹一般杀向癌细胞。
比较有代表性的这类药物叫做Pluvicto,该药使用的是同位素镥-177,并且加装了“识别仪”(PSMA-617),能够识别前列腺癌的独有特征——PSMA。
由于大部分前列腺癌细胞都有这个特征,因此理论上该药的效果会很不错。

2022年,美国药监局(FDA)批准了Pluvicto用于治疗此前接受过化疗、PSMA阳性(有这个特征)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传统激素治疗耐药)前列腺癌患者[2]。名为VISION的临床试验显示,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外,使用Pluvicto后可显著提高生存期。
类似的药物还有Lutathera。它使用的也是镥-177,不过安装的“识别仪”不太一样,主要用于识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SSTR。该药也已在欧美获批上市[3]。
类型三:直接注射入肿瘤
已获批肠癌肝转移和晚期肝癌的钇-90微球疗法,用的正是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
医生会通过极其纤细的动脉导管,将数百万“智能炸弹”输送到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微球到位后,就开始释放β射线打击癌细胞。
根据美国药监局(FDA)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患者接受钇-90微球治疗的12天内,来自微球中的辐射射线95%会被吸收到包含肿瘤的区域。

回顾性LEGACY试验的结果显示[4],143名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使用钇-90微球疗法后,4周内有72.2%的人肿瘤大幅缩小或消失。如果算上肿瘤保持稳定的患者,则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全员(100%)肿瘤得到控制,93.9%的患者在24个月时肿瘤都没有进展!
3
“完美抗癌武器”:砹-211
砹-211(At-211)是一种极为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在一些科学家眼中,是名副其实的“完美抗癌武器”。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砹-211释放的α射线能精准杀死癌细胞,而且α射线杀伤力远高于Lu-177等同位素释放的β射线。
其次,砹-211的辐射射程极短(50-100微米),这意味着它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容易伤及周边的组织、细胞。
第三,砹-211的“半衰期”非常短,大概7个小时辐射就能衰变一半。这意味着消灭癌细胞后,它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非常干净利落。
目前,砹-211正在研究中被尝试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类癌症(比如白血病、淋巴瘤),早期试验结果相当鼓舞人心。
但砹-211有个“蕞大短板”——太难获取了!
它不能从大自然中随便挖到,也不能简单生产出来。所幸,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开发出了一套自动化生产和运输系统,让砹-211的“快递配送”成为可能[5]。

现在,美国、日本、欧洲的科学家都在加快对砹-211的研究,希望能尽快将其用于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如需了解更多海外癌症医疗相关的前沿新药、新技术信息,可在线联系我们。
参考来源:
[1]https://www.acs.org/education/whatischemistry/landmarks/medical-uses-of-radioiodine.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2]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pluvicto-metastatic-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
[3]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radioligand-therapy-improves-pfs-and-responses-in-sstr-grade-2-3-gep-nets
[4]https://www.oncnursingnews.com/view/fda-approves-therasphere-y-90-glass-microspheres-for-liver-cancer
[5]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7-astatine-nuclear-cancer.html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服务中介机构,拥有全球多家知名医院的合作转诊协议。如果您想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免费热线400-875-6700进行咨询!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 相关资讯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