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当中,有一类特殊的类型专挑年轻、从不抽烟的人下手,特别是女性。这类肺癌的名字叫做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骨科主任R. Lor Randall博士及其同事,在《外科肿瘤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外科手术可改善晚期癌症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日,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项研究,全面分析了早发性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研究得出以下关键结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前沿药VS-7375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KRAS G12D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PDAC)成人患者,涵盖一线治疗及接受过至少一次系统治疗的患者。
蕞近,美国芝加哥大学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研究发现:只要解决其中一个“帮凶”,就有可能让原本毫无作用的免疫治疗起效!
在抗癌战役中,蕞棘手的敌人,往往是那些对常规治疗不太敏感,且有效方案极少的癌种:肺癌、脑瘤、胰腺癌……毫无疑问,它们都属于“难治癌症”。
在等待手术的几周到几个月里,绝大多数患者的肿瘤变化其实很小,不足以“提升分期”;即便是术后患者病情看起来变重(比如升期),大多不是癌细胞增多导致,而是之前的影像检查不准!
近日,欧盟药品管理局批准了一种名叫卡博替尼(Cabozantinib)的抗癌药,用于治疗一种“顽固”的癌症——神经内分泌肿瘤(简称NET)。
大部分人可能没听说过自身抗体这种东西,但如果你身边有罹患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朋友,那么可能知道它。没错,在上述自体免疫疾病中,自身抗体通常是“罪魁祸首”。
过去,治疗乳腺癌的常规思路是:一种方案用了就用到底,等肿瘤实在控制不住了,再换下一种药。但现在,一项新研究正在悄悄改变这个逻辑——也许,我们可以更早一些换药,不用等影像上显示肿瘤明显变大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