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国《2025癌症报告》发布!死亡率暴跌33%,47%患者活过10年,2成超20年!
时间:2025-09-29 作者:盛诺一家
《AACR 2025癌症进展报告》显示,过去30年间美国癌症整体死亡率持续下降。1991到2021年间,美国癌症死亡率累计下降了33%,意味着数百万患者获得了额外生存机会。这一成果得益于更广泛的筛查与早诊、免疫和靶向治疗的突破、新药获批,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

来源:AACR官网
* AACR的全称是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注于癌症研究的科学组织。AACR每年举办多场大型学术年会,其中AACR年会是全球癌症研究领域的风向标,各国知名科学家都会在此发布最新、最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大会期间,AACR会发布重磅的年度《癌症进展报告》。
尽管如此,癌症依然是美国第二大死因。2025年预计将有近200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61万。不同癌种呈现明显差异:
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因筛查和治疗进展而生存率提升,而胰腺癌、肝癌等仍维持高死亡率。同时,在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等部分癌种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整体来看,科学与医疗的进步正在降低整体死亡风险,但癌症负担依然沉重。未来亟需扩大筛查覆盖面、加速新疗法普及,并针对高危癌种与年轻群体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今年的美国癌症进展报告中,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情报。
1
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常规癌症筛查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全美仅2021年癌症治疗的头12个月费用就达525.6亿美元,凸显了早诊早治的价值
那么美国的癌症筛查覆盖情况如何?简单来说,不同癌种的覆盖率差异明显。其中,乳腺癌为80%、宫颈癌73%、结直肠癌60%、肺癌17%、前列腺癌37%。
另外,教育水平和是否有医保,也极大影响了筛查率:
比如,大学毕业者的乳腺癌筛查率高达85%,高中未毕业者仅70%;有医保和无医保覆盖者的肠癌筛查覆盖率有天壤之别,分别为65%和23%。
下面是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等权威机构基于循证医学制定的主要癌症筛查建议,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40-74岁女性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钼靶)。
*亚洲女性多为致密性乳房,仅靠钼靶检查可能存在疏漏。加上超声检查更稳妥。
宫颈癌:21-65岁女性每3年做一次细胞学检查;30-65岁可选择每5年一次HPV检测或与细胞学联合检测。
结直肠癌:45-75岁成年人建议筛查;常用方法包括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DNA-FIT、结肠镜。
肺癌:50-80岁、有20包年吸烟史、且仍在吸或戒烟未超过15年的成年人,每年一次低剂量CT(LDCT)。
前列腺癌:55-69岁男性可选择PSA血检,需与医生共同决策;70岁以上不推荐常规筛查
*请注意,不同国家的癌症高发年龄存在差异,且USPSTF发布的筛查建议考虑到了“经济性”,因此何时开展定期癌筛、选择什么项目,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而定,应咨询专科医生获取个性化指导而非照搬。
2
创新的早期癌症筛查工具
2024-202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陆续批准了多项用于早期癌症筛查的创新工具:
Shield:血液检测,通过循环DNA检测结直肠癌(2024年7月获批)。其“多癌种筛查模式”目前已获得FDA授予加速审查通道资格。
Cologuard Plus:粪便检测,结合血液蛋白和DNA突变信号检测结直肠癌(2024年10月获批)。
Teal Wand:宫颈癌自采样设备(女性在家就能自己取样),准确率达95%,与临床采样一致(2025年5月批准)。
多癌种早筛(MCED)血液检测:一项国际研究显示,通过分析cfDNA甲基化模式,能检测13种癌症,整体早期检出率79%,其中胰腺癌58%、肝癌100%。
胰腺癌早筛:新型酶学血液检测(PAC-MANN)可检出85%的早期胰腺癌病例,这类癌症传统上极难早期发现。

*这5个创新筛查工具中,MCED“多癌种”血液筛查技术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价值,检测手段不复杂、创伤小、而且成本容易控制。但需要注意,目前该技术尚缺乏大规模研究数据支持,仍未成为标准筛查工具。其次,高达85%早期检出率的胰腺癌酶学血液检测技术(PAC-MANN),对于大部分“发现即晚期”的胰腺癌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目前该技术也尚未成为标准筛查工具。
3
癌症的可预防因素
美国,约40%的新发癌症与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有关,包括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饮酒、不健康饮食、感染和紫外线暴露等。
吸烟依然是首要危险因素,约占癌症病例的19.9%;肥胖相关因素占7.6%;饮酒约占5.4%;紫外线过度暴露占4.9%;不良饮食占4.6%;感染占3.8%;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各约3%。

具体来看:
烟草:控烟是近几十年来癌症死亡率下降的最大功臣。自1975年至2020年,约594万例癌症死亡被避免,其中很大部分归功于控烟政策。
肥胖与饮食:2021–2023年,美国成年人肥胖率达40.3%。肥胖增加至少15种癌症风险。研究表明,减重手术或GLP-1受体激动剂(如Wegovy、Ozempic)能降低肥胖相关癌症风险。
饮酒:酒精与至少7种癌症风险增加相关(如乳腺癌、食管癌、肝癌)。数据显示,2018年52.8%的美国成年人经常饮酒。
感染:全球约12%的癌症与感染有关,主要来自人乳头瘤病毒(HP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V疫苗能有效预防几乎所有宫颈癌及大部分相关癌症,美国目标是80%青少年完成接种,但2023年只有61.4%的青少年完成了两剂疫苗接种。
紫外线与皮肤癌:紫外线暴露与三大类皮肤癌风险高度相关。美国已在44个州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日光浴床,2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全面禁止。
环境和职业暴露:空气污染、PFAS等持久性化学物质、氡气等被确认为致癌风险。夜班工作和职业接触致癌物(如消防员、钢铁厂工人)也显著增加癌症风险。
报告指出,控烟、筛查和疫苗接种已带来显著效果,如20–24岁人群宫颈癌前病变率下降 79%,直接体现了疫苗的价值。但肥胖和饮酒上升趋势可能抵消控烟带来的成果;HPV疫苗在美国成年人群接种率极低,30–44岁人群仅6.5%完成接种。

4
精准医学大放异彩
过去,癌症治疗有点像“大锅饭”——大家用的药几乎一样,效果却千差万别。有的人药到病除,有的人却毫无反应。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关键在于癌细胞的“基因密码”。
就像每个人都有身份证号码,癌细胞里也藏着属于它的“身份证信息”。不同癌症患者,体内的基因突变可能完全不同。
精准医学,就是先“读懂”这些癌细胞的基因密码,再决定用什么药。

现在,许多癌症患者会在确诊后做一份基因检测。医生会把肿瘤里的DNA拿出来“扫描”,看看有哪些关键突变。比如:
肺癌患者如果查出EGFR突变,就能用专门的EGFR靶向药,效果比化疗更好。
如果发现ALK、ROS1、RET这些突变,也有对应的药物。
一些新药甚至针对非常少见的突变,比如KRAS G12C,这种过去被认为“攻不破”的突变,现在也有药物能抑制。
可以说,每找到一个突变,就像找到了“靶心”,让治疗更加精准。
免疫治疗这几年很火,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管用。科学家发现,肿瘤里的一些“标志物”可以预测疗效。
如果肿瘤里的PD-L1水平高,免疫治疗更可能奏效。
如果肿瘤有DNA修复缺陷(MSI-H/dMMR),免疫系统更容易识别癌细胞,也更容易被免疫药物激活。
这就是精准医学的另一重大价值——帮医生判断谁更适合用免疫药。
除了切肿瘤做活检,现在还有一种更方便的好方法:液体活检。
只需要抽一管血,就能在患者血液里找到癌细胞脱落的DNA。

它能帮助早期发现癌症复发苗头。还能动态追踪,看看药物是不是还有效。
这种方法对患者负担小,而且可以反复做,正在逐渐走进临床。
一些儿童癌症和罕见癌症,以前几乎没有合适的药。现在,通过基因检测,医生有时能发现新的“弱点”,把这些孩子或少数患者纳入精准治疗的范围,让他们获得更多生存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检测虽然已经比较发达,但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生对报告的解读水平却参差不齐。而“读懂”报告,是帮助患者获得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关键,因此必须找到高水平、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进行解读,避免漏掉任何可能的“救命方案”。
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能会帮助普通医生更快读懂这些复杂信息,让治疗建议更清晰。
5
癌症幸存者越来越多
在美国,现在大约有1860万癌症幸存者,占全国人口的5.5%。50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4%。
毫无疑问,医学的巨大进步,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战胜了癌症,或能够带着癌症继续生活。

预计到2035年,这个数字会超过2200万。
更令人振奋的是,很多幸存者活得很长久:近一半的患者在确诊癌症后已生存超过10年,还有22%的人已超过20年。
这些“超长期癌症幸存者”的状况各有不同,有人彻底治愈后长期保持无癌生活,有的则需要将癌症当成“慢性病”一样长期管理,有可能面对耐药复发或新发癌症。
报告指出,除了身体的康复,癌症幸存者还面临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交困难等问题。56%的患者因治疗支出,持续多年承受财务压力。
为了帮助癌症幸存者改善生活质量,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等机构,制定了幸存者的“全国照护标准”,推动建立系统化随访和心理、社会支持。
一些新方法也在改善照护质量:
幸存者照护计划(SCPs):总结患者诊疗经过,并提供随访建议,能提升复查和健康管理依从性。
患者导航员:帮助患者跨越医疗体系的复杂环节,减少漏诊和延误,有研究显示能明显提高治疗完成率和生活质量。
患者报告结局(PROs):用问卷收集患者的真实体验,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方案,降低急诊和住院率。
此外,人工智能、液体活检、基因编辑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癌症患者未来照护方式的转型。
比如,使用人工智能帮助分析病理影像、解读基因组、开发药物以及早筛判断,大幅提升效率;如果通过积极的液体活检能帮助患者在复发前发现蛛丝马迹,彻底改变“游戏规则”;如借助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帮助科学家更高效地找到有效治疗靶点等。
6
癌症治疗重大突破
过去一年,癌症治疗领域又有了不少“里程碑”式进展。从免疫疗法到靶向药物,再到“智能炸弹”式的抗体偶联药物,都在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1. 免疫疗法再升级
免疫疗法可用来“唤醒身体里的健康卫士”,让免疫细胞重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过去常见的是PD-1/PD-L1这类药,现在更先进的一些免疫疗法或免疫组合疗法也在不断出现:
CAR-T疗法:科学家把患者的免疫细胞取出来,在实验室里装上“导航系统”,再输回体内去精准杀死癌细胞。在CARTITUDE-4研究中,这种方法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恶化或死亡风险降低了74%。
另一项KarMMa-3研究显示,患者在接受CAR-T疗法后,半数患者的肿瘤控制时间(病情不恶化的时间)至少能到达13.3个月,而传统治疗为 4.4个月。
双特异性抗体:它就像一根“双头抓手”,一头抓住癌细胞,一头拉来免疫细胞,让二者面对面厮杀。比如在骨髓瘤患者中,Teclistamab的三线治疗,让63%的人肿瘤明显缩小,其中近40%的人完全缓解,即肿瘤全部消失。
2. 靶向药物“精准狙击”
癌症的发生往往和基因突变有关,靶向药物就像“狙击手”,专门盯着携带这些突变的癌细胞下手。
KRAS突变:这是癌症里“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但现在已经有药物能打破这个壁垒。比如在肺癌患者中,新药Adagrasib的二线治疗,让半数患者的肿瘤控制时间提高到至少5.6个月,总生存期至少为12.6个月。
RET突变:靶向药Selpercatinib的研究显示,患者在随访三年时,还能活下来的比例达到57%。
3. 抗体偶联药物(ADC):“智能生物导弹”
这类药物把抗体(负责精准定位癌细胞)和化疗药(负责杀伤)绑在一起,形成“智能生物导弹”式打击。
在乳腺癌的一项研究中,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Enhertu让半数患者肿瘤控制时间达到至少28.8个月,传统药物组只有6.8个月。即便是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通常HER2靶向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中,该药也让半数患者至少能活过23.4个月,远高于传统药物组的16.8个月!
总而言之,如果说十年前的癌症治疗还是“化疗为主”,那么今天已经进入了“多管齐下”的新阶段。

免疫、靶向、ADC以及各种疗法的组合,让越来越多的癌症,正在从“无计可施”变成“可控慢病”,甚至让部分患者实现长期无癌!
参考来源:
https://cancerprogressreport.aacr.org/wp-content/uploads/sites/2/2025/09/AACR_CPR_2025.pdf
【盛诺一家】 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出国看病、全球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服务。
海外医疗为什么首选盛诺一家?
- 稳健运营
深耕行业14年:实缴注册资本3,970万元,获红杉资本、中信里昂、腾讯等多轮注资。 - 权威认证
全球医疗资源:与美国MD安德森、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等官方直签合作。
官方认证 合规运营:唯一同时获日本MEJ AMTAC资质与外务省“身元保证机构”授权的中国机构。 - 专业服务
专业可靠:服务团队成员70%拥有医学背景,包括医学院博士、三甲医院医生、资深医学翻译。
智能匹配:自主研发专利“全球医疗资源匹配模型”,精准推荐医院与医生。
全流程个体化服务:从病历翻译、签证辅助、就医预约到境外陪同、生活支持全面覆盖。
全球服务网络:在中、美、英、日等地设有15个全资分公司与服务中心,提供落地保障。 - 客户至上
提供5%-40%医疗费用专属折扣,签约48小时可全额退款,出具风险告知,倡导理性就医。 - 良好口碑
合作企业:为华为、中国人寿、民生银行等知名企业提供海外医疗咨询服务。
媒体报道:多次获人民日报、CCTV、新华社报道,被人民网评为“出国看病机构第一名”。
客户信赖:盛诺一家已服务7000+重症患者家庭,60%客户通过老客户推荐,满意度高达99%。
👉 如果您或家人面临重大疾病决策,想了解海外就医方案?
✅ 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
400-875-6700,或通过
官方网站
预约咨询医学顾问,获取专业建议,开启全球精准医疗之路。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 相关资讯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