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盛诺一家 出国就医咨询服务平台
红杉资本(中国)被投企业

预制菜吵翻天!其实,你更需要关注这些食物里的致癌物!

时间:2025-09-16  作者:盛诺一家

近日,罗永浩vs西贝的预制菜口水战把社交媒体搅成了锅。


罗永浩吐槽西贝是预制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回以按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并表示要起诉,随后全国门店开放后厨供参观……一场到底算不算预制菜的拉扯连日霸占微博热搜。


图片

(来源:新浪微博)


在此,笔者忍不住想说:我们是不是把板子打错了地方?


预制菜在国外,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并不稀奇,便利店便当、冷冻即食餐、常温料理包retort pouch)都是寻常买得到的日常食品。真正决定安全与否的,不是是不是预制,而是工艺环节是否合规严谨、链条是否透明、消费者是否被充分告知。


而在预制菜究竟安不安全的争执之外,还有一群更该被盯紧的高风险食物与处理方式”——它们与癌症的关系,已有权威机构与高水平研究给出明确信号。


01

预制菜其实不神秘:国外“很平常”,关键在工艺与告知


如果用通俗话讲,预制菜只是把厨房部分工序搬进工厂或中央厨房

  • 有的是切配和基础调味(相当于国外的meal kit

  • 有的是全熟后冷藏再加热(ready-to-eat/ready meals

  • 也有经过商用灭菌、可常温保存数月的调理包(retort pouch

  • 以及-18℃以下可放上几个月的冷冻即食餐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决定它们是否安全的,是原料把关、卫生条件、杀菌或冷链是否达标、再加热指引是否清晰。


这些要素像一道看不见的防火墙,只要每一块砖都砌牢,预制并不等于不安全。反之,不规范的手工现做一样可能翻车。


因此,预制菜=不安全当作靶子,既不科学,也会遮挡公众对真正高风险因素的注意力。


02

真正更该警惕的,是这些“与癌症证据扎实”的食物与做法


1)加工肉制品:被世卫组织明确列入对人致癌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旗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加工肉(腌、熏、发酵或添加保藏剂的肉,如培根、香肠、午餐肉等)定为对人类致癌(1类),并给出量化提示:每天摄入50克加工肉,结直肠癌风险约升高18%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其中,红肉被评为可能致癌2A)。这是基于多国、800余项研究的综合评估。


换句话说,若一份预制菜里大量使用加工肉(而不是预制本身),才是风险关键点。


2)中国式咸鱼与高盐腌渍食品:鼻咽癌、胃癌的老问题


IARC更早就把中国式咸鱼列为1类致癌物,和鼻咽癌风险显著相关,而且存在吃得越多、风险越高”“童年期摄入风险更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在更广义的高盐腌渍食品层面,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持续更新的系统证据显示:盐渍肉鱼、盐渍蔬菜等高盐保存食品会增加胃癌风险,且证据强度较高,亚洲人群数据尤为突出。


这提醒我们,传统天然安全。与其纠结餐馆是否用了预制,不如先管住家里的咸鱼与重口腌菜的食用频率。


3)霉变谷物、花生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与肝癌


黄曲霉毒素(特别是B1)是被确认为对人类致癌(1类)的食源性污染物,和肝细胞癌关系紧密;且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致癌效应更强,这一交互在流行病学估算中有明确体现。


流行病学负担评估也显示,在玉米、花生等污染较重、乙肝流行的地区,黄曲霉毒素可造成可观的肝癌负担。


图片

(来源:摄图网)


中国南方潮湿地区,家庭储粮/坚果防潮、防霉尤为关键。


4火候太猛的肉:高温直火煎烤产生致癌物


把肉烤到外焦里嫩很过瘾,却也更可能产生杂环胺(HCA)和多环芳烃(PAH)。


图片

(来源:摄图网)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科普综述指出,这类化合物在直火烧烤、煎炸等高温方式下更易形成;动物证据显示其致癌性,人群研究提示与结直肠、胰腺、前列腺等癌的风险可能上升(人群证据并不一致)。


减少直火、避免烤糊、先微波后短时上色,都有助于减少暴露。


5超加工食品UPF):强相关,但谨慎解读


2018年《BMJ(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法国近10万人队列研究,发现饮食中“超加工食品”(UPF)占比每增加10%,总体癌症风险约上升大于10%,乳腺癌约上升11%;研究尽量校正了脂肪、钠、碳水等因素,但仍属观察性相关。


2023年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eClinicalMedicine》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大样本分析,也报告了UPF与总体及多部位癌症发生、癌症死亡的风险上升关联。


2024年《BMJ》汇总近千万人的证据综述还进一步提示,UPF与多类健康不良结局(含部分癌症、总死亡)存在直接关联,但同时强调证据以观察性为主、混杂难除,因而不等于因果已证实


所谓“超加工食品”(UPF),指的是主要由工业配方重组出来的可食用配方,常见有淀粉糖浆、分离蛋白、改性淀粉、植脂末、氢化油,以及一长串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香精、色素等。它们不是家里能用常见食材轻松复刻的东西,往往更耐放、口味强、包装抓眼球。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如何识别UPF简单的办法是翻配料表。如果配料表像化学小作文,而厨房里基本找不到这些原料,八成就是UPF


具体示例包括:碳酸/含糖饮料、甜味早餐麦片、糖果巧克力棒、薯片等膨化零食、风味酸奶和部分低脂涂抹酱、再制肉类(鸡块、鱼排、热狗)、工业蛋糕/夹心饼干,以及整盘加热即食的餐盒等。


6)亚硝胺总体暴露:值得长期关注的隐性风险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2023年的科学意见把10种食物中检出的亚硝胺作为关注重点,这些化合物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来源涉及部分腌制/熏制肉制品等,建议尽可能减少膳食暴露


这同样不是某个具体预制菜必然致癌,而是提醒我们当饮食结构里这类来源叠加时,长期暴露值得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亚硝酸盐本身并非直接被列为对人致癌,但在胃内等有胺类+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胺。IARC已将在可促成体内亚硝化的条件下摄入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评为可能对人致癌(2A)。


生活里更容易吃到较多亚硝酸/具备生成亚硝胺条件的有:

  • 腌、熏、保色的加工肉制品(培根、火腿、香肠、热狗、午餐肉):常规添加亚硝酸盐作防腐与保色,是人群亚硝胺暴露的主要来源。

  • 自制/散装腌菜的发酵早期:腌制前期(通常头一两周),微生物会把蔬菜里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出现高峰值;等过了前期才趋于下降。别抢着吃刚腌没多久的腌菜。

  • 存放不当的蔬菜泥/菜粥(尤其婴幼儿食品):切碎后长时间放置或保存不当,细菌可把硝酸盐转成亚硝酸盐。婴儿更易受影响。


图片

(来源:摄图网)


一句话提醒:加工肉+高温油煎/烤糊是生成亚硝胺的完美风暴;相反,少加工、低温/避免烤糊、搭配富含维C的蔬果,都能把风险往下按。


7丙烯酰胺:薯条、薯片等高温富碳水食品里的老熟人


丙烯酰胺被IARC评为可能对人致癌(2A)。它在油炸/烘烤等高温条件下更易出现在马铃薯制品、烘焙食品与咖啡中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权威机构建议通过控制温度、避免过度上色、改良工艺来降低摄入。


03

给中国消费者的三点建议:


第一,盯住工艺与告知,而不是标签字眼。


对餐饮企业而言,是否使用中央厨房或预加工并非原罪,关键是冷链是否不断链、再加热是否达标、加工肉/腌渍类是否清晰标识。消费者有被充分告知的权利——包括是否含加工肉”“是否为复热成品”“适宜的加热方式与到达的中心温度。这比是否预制三个字更有意义。


第二,优先改结构,再谈单品


依据WCRF/AICR的防癌建议,红肉量控制在每周约350-500克(熟重),加工肉尽量少吃或不吃;多吃全谷物、豆类、蔬果,减少快餐式高脂高糖高盐的超加工食品占比。


第三,家庭储存与烹调也要补刀


南方回南天,粮油坚果防潮防霉,发现霉变坚决丢弃,别心疼那几块钱——这一步就可能替你挡掉黄曲霉毒素的长期风险;做肉尽量避免直火烤糊,用短时高温上色+提前低温预熟的组合,既保口感,也能降低HCA/PAH形成。


结语:


预制菜之争像一场烟雾弹,容易让人把注意力投向现做/预做的表面对立,却忽略了与癌症证据更扎实的一些老问题加工肉、咸鱼和高盐腌渍、黄曲霉毒素污染、高温直火烹调、超加工食品的高占比、以及亚硝胺的总体暴露。


这些才是国际权威机构反复提醒的风险要点。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所以,别纠结预制=不安全的简单粗暴结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工艺的严格治理、对信息的充分披露、对饮食结构的长期优化。


当你把购物车和餐桌从多盐多腌多加工原形食物+合理烹调挪一步,风险就会往回退一步。

【盛诺一家】 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出国看病、全球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服务。

海外医疗为什么首选盛诺一家?

  1. 稳健运营
    深耕行业14年:实缴注册资本3,970万元,获红杉资本、中信里昂、腾讯等多轮注资。
  2. 权威认证
    全球医疗资源:与美国MD安德森、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等官方直签合作。
    官方认证 合规运营:唯一同时获日本MEJ AMTAC资质与外务省“身元保证机构”授权的中国机构。
  3. 专业服务
    专业可靠:服务团队成员70%拥有医学背景,包括医学院博士、三甲医院医生、资深医学翻译。
    智能匹配:自主研发专利“全球医疗资源匹配模型”,精准推荐医院与医生。
    全流程个体化服务:从病历翻译、签证辅助、就医预约到境外陪同、生活支持全面覆盖。
    全球服务网络:在中、美、英、日等地设有15个全资分公司与服务中心,提供落地保障。
  4. 客户至上
    提供5%-40%医疗费用专属折扣,签约48小时可全额退款,出具风险告知,倡导理性就医。
  5. 良好口碑
    合作企业:为华为、中国人寿、民生银行等知名企业提供海外医疗咨询服务。
    媒体报道:多次获人民日报、CCTV、新华社报道,被人民网评为“出国看病机构第一名”。
    客户信赖:盛诺一家已服务7000+重症患者家庭,60%客户通过老客户推荐,满意度高达99%

👉 如果您或家人面临重大疾病决策,想了解海外就医方案?
✅ 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 400-875-6700,或通过 官方网站 预约咨询医学顾问,获取专业建议,开启全球精准医疗之路。

肝癌 胃癌 结直肠癌 预制菜 鼻咽癌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我们的服务
更多

出国看病

一站式海外就医服务

全球就医战略咨询

全球就医战略咨询

定制化全球就医战略

全球专家远程咨询

远程咨询

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案

日本体检

医疗级精密体检服务

咨询医学顾问
费用评估
合作医院只和排名前10的医院官方签约
东京科学大学医院

官方签约合作医院

齿学部稳居日本头位、世界前十,医学部名列日本前三

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

官方签约合作医院

英国癌症专科排名:1 (2023英国医院排名) 世界三大癌症中心之一

波士顿儿童医院

官方签约合作医院

美国儿童医院排名:1 (2022-23美国儿童医院排名)

医生推荐绿色就医通道,快至2天预约咨询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资深医师

哈佛医学院医学助理教授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Channing实验室研究员

耶鲁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专家

耶鲁大学癌症中心前列腺癌和泌尿系统癌症DART前列腺癌研究主任

耶鲁大学内科副教授

耶鲁大学附属医院项目血液学/肿瘤学讲座协调员

400-875-6700

医学顾问
出国看病费用评估
我想咨询的疾病类型(单选)
    我的目标国家是(可多选)
      您想咨询的疾病名称
      您的称呼
      您的手机号

      验证码

      其他想要了解的信息

      为减轻患者负担,盛诺一家已经和超过半数美国癌症排名前十的医院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在国际自费患者常规折扣基础上,额外为盛诺一家转诊患者争取到5%-40%不等的专属医疗费用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