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治疗方案
-
盛诺一家依托全球医疗资源,为结直肠癌患者对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头部医院的新技术、新药物及临床试验机会,为疾病治愈寻求更多的选择。
-
根据患者病情,筛选疾病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内和海外权威专家,以远程会诊的形式,共同为患者提供问诊服务。
-
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是欧洲首家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技术的医疗机构,配有碳离子旋转机架,360°多点位/立体爆破肿瘤,同时避免高剂量对人体的伤害。
-
“中美大医生联合诊疗”,是盛诺一家整合中美权威医生及其团队资源,为国内高净值患癌家庭打造的中美联合精准治疗项目。
结直肠癌治疗参考手册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癌症,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蕞为常见,极少数为鳞癌。在我国,以直肠癌蕞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结直肠癌 出国治疗资讯
查看更多在2025年的一场国际癌症医学大会上,科学家公布了一项蕞新研究结果:一种名叫Latitude的新型癌症检测技术,用来监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是否复发,效果非常出色。
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一篇蕞新医学综述指出,虽然我们听惯了“癌症高发在老年”,但现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早发性”胃肠道癌症,尤其是结直肠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结直肠癌是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4年中国结直肠癌年发病人数已超过55万人,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虽然国内在该病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术后功能保护不足、术式不精、部分新药难以使用等问题。作为亚洲医疗强国,日本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精准手术、术后康复、靶向治疗等方面表现突出。越来越多中国患者,尤其是早期癌症或高危复发群体,选择赴日就医以寻求更为安全、高效、保留功能的综合治疗方案。
还记得2022年那项轰动全球的“免手术治愈肠癌”的研究吗?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开展的2期临床试验中,共招募了14位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疗药物Dostarlimab后,他们的肿瘤完全消失,也不需要进行后续任何其他治疗。
结直肠癌 海外就医视频
查看更多KRAS G12D突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无药可治”的难题,最新靶向药RMC-9805在美国临床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发全球医学界广泛关注。本视频带您了解该药物的研发背景、临床数据及对癌症治疗格局的潜在影响。
腹膜转移常被视为“晚期不可手术”的绝望信号,但HOIPEC技术正改变这一观点。芝加哥大学教授深入解读如何借助热灌注化疗术逆转预后,为胃癌、结直肠癌等患者争取长期生存提供新路径。
根治机会从何而来?美国芝加哥大学胃肠道肿瘤专家结合案例,讲述通过术前评估、综合治疗、精准手术等方式,为更多患者争取手术机会,让不能手术变成可以手术成为可能。
新加坡中央医院结直肠癌专家分享微创手术的蕞新进展,包括达芬奇手术、经肛门手术等技术如何让患者获益。本期沙龙适合直肠癌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少创伤、恢复更快的治疗选择。
结直肠癌治疗 权威医院
查看更多医院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在2025年的一场国际癌症医学大会上,科学家公布了一项蕞新研究结果:一种名叫Latitude的新型癌症检测技术,用来监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是否复发,效果非常出色。
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一篇蕞新医学综述指出,虽然我们听惯了“癌症高发在老年”,但现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早发性”胃肠道癌症,尤其是结直肠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结直肠癌是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4年中国结直肠癌年发病人数已超过55万人,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虽然国内在该病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术后功能保护不足、术式不精、部分新药难以使用等问题。作为亚洲医疗强国,日本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精准手术、术后康复、靶向治疗等方面表现突出。越来越多中国患者,尤其是早期癌症或高危复发群体,选择赴日就医以寻求更为安全、高效、保留功能的综合治疗方案。
还记得2022年那项轰动全球的“免手术治愈肠癌”的研究吗?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开展的2期临床试验中,共招募了14位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疗药物Dostarlimab后,他们的肿瘤完全消失,也不需要进行后续任何其他治疗。
结直肠癌治疗 海外专家
查看更多胃肠道癌症中心临床主任
临床研究办公室副主任
结直肠癌研究Douglas Gray Woodruff主席
哈佛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授
结直肠癌中心联合主任
丹娜法伯/哈佛癌症中心胃肠道肿瘤SPORE项目联合领导人
美国癌症协会癌症幸存者营养和运动指南制定者
NCCN结直肠癌指南制定者
Castle Connolly 2019美国优秀医生
结直肠癌研究Douglas Gray Woodruff主席
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胃肠道癌症中心临床主任
日本湘南镰仓综合医院肿瘤中心外科部长
专长领域覆盖癌症化疗、药物疗法(特别是消化器、呼吸器、乳腺)、姑息治疗、外科手术(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既往收治的中国患者放化疗副作用远小于国内
日本虎之门医院消化器官外科(下部消化道)特任部长
曾任日本癌研有明医院下部消化道部长(大肠外科部长)
2010-2019年完成大肠癌手术1500例以上;完成大肠癌内科治疗+手术200例以上
追求直肠癌保肛门手术和多学科团队医疗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肿瘤内科资深医师
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院助理教授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胃肠癌中心肿瘤内科医生和研究员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肿瘤内科资深医师
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院助理教授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胃肠癌中心肿瘤内科医生和研究员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百瀚和妇女医院,肿瘤外科,普通外科医师、综合普通外科肿瘤学医师
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百瀚和/丹娜法伯综合普通外科肿瘤学专科培训项目主任
担任美国肿瘤学临床试验联盟基金会执行官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百瀚和妇女医院,肿瘤外科,普通外科医师、综合普通外科肿瘤学医师
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百瀚和/丹娜法伯综合普通外科肿瘤学专科培训项目主任
担任美国肿瘤学临床试验联盟基金会执行官
参与了跨大西洋澳大利亚原发性腹膜后肉瘤工作组(TARPSWG)制定和撰写的多项研究共识和报告
美国癌症协会会员
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首席医务官
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外科副主席
哈佛大学医学院,Frank Sawyer外科学教授
医学博士
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首席医务官
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外科副主席
哈佛大学医学院,Frank Sawyer外科学教授
波士顿頂级医生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胃肠道放射肿瘤科资深专家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胃肠道放射肿瘤科主任
哈佛大学医学院放射肿瘤学副教授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胃肠道放射肿瘤科资深专家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胃肠道放射肿瘤科主任
哈佛大学医学院放射肿瘤学副教授
麻省总医院腹膜表面恶性肿瘤项目(腹腔热灌注化疗),主任
麻省总医院全球外科计划,主任
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全球卫生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麻省总医院腹膜表面恶性肿瘤项目(腹腔热灌注化疗),主任
麻省总医院全球外科计划,主任
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全球卫生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曾任肿瘤外科学会科学项目委员会主席
结直肠癌 治疗药物
查看更多用于治疗、缓解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一种开始于口腔、鼻子、喉咙或耳朵内壁细胞的癌症)的症状。它用于其他治疗方法已经失效,以及不适合行放射疗法(放疗)、手术或全身化疗(治疗癌症的药物。
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化疗治疗的转移性胃或食管胃连接部腺癌成人患者,其中化疗包括氟嘧啶、铂类药物、紫杉烷或伊立替康以及适当时,HER2/neu靶向治疗
Lonsurf是一种口服药,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化疗和生物疗法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用于:
1、与西妥昔单抗联用,用于治疗接受BRAF V600E突变的成年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成年患者,这些患者已接受过全身性治疗
2、与Binimetinib联合用于治疗BRAF V600E或V600K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的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
既往经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既往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
结直肠癌:
1.III期结肠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或联合化疗方案的辅助治疗。
2.局部晚期直肠癌成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的组成部分。
3.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单一用药或联合化疗方案的组成部分。
乳腺癌:
1.卡培他滨可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治疗含蒽环类药物方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
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单一用药(如果不适合用蒽环类或紫杉类的化疗方案)。
胃癌、食道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
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成部分用于治疗成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食管或胃食管交界癌。
胰腺癌:
作为联合化疗的一部分用于成人胰腺癌的辅助治疗。
主要用于消化系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等。疗效较好的为胃癌、大肠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有效率分别为30.6%、50.0%、34.6%和23.1%。目前将本品与丝裂霉素C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可达54.3%~56.9%,已成为我国广泛应用的重点方案。
结直肠癌治疗 服务案例
查看更多不过在众多癌症中,肠癌属于比较特别的类型,即便到了晚期阶段,依然存在根治的可能性。但想要实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因为根治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则可能再也无法挽回。
日本癌症治疗优势离不开一个“早”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外科手术的国家,癌症治疗排名靠前的医院都以外科手术著称。对于有手术机会的患者来说,可以根据自身病情,理性地做出选择。
而癌症治疗永恒不变的真理是:早诊早治,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为什么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反思,包括癌症筛查不够普及、看病不积极、自行用药等。
如果您也希望快速得到上野医生细心、专业的远程指导意见,或直接前往日本医院进行肠癌治疗,请联系我们。
现实中,疼痛、腹泻、湿疹这些常见的“小症状”,每个人基本都可能经历。绝大多数这些症状,在出现后不久就会被人体自愈能力或者用药解决,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症状,却是由癌症所导致的…
2020年9月,刘女士的丈夫、现年54岁的常先生不幸确诊II期乙状结肠癌,并伴有明显的膀胱瘘,进行了手术治疗。
陈先生在花甲之年,不幸抽中了“癌症”的命运之签,这是结肠癌中很棘手的类型,曾被医生预估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很多类似的国内患者往往只能依靠化疗延续生命,不甘屈服命运的他来到美国,尝试一种新的靶向药物。他的命运会反转吗?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癌症是不治之症,人在患癌后“原本好好的”,去了医院后,越治越糟糕。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案例显示,患者通过规范治疗
结直肠癌治疗 医学前沿
查看更多在2025年的一场国际癌症医学大会上,科学家公布了一项蕞新研究结果:一种名叫Latitude的新型癌症检测技术,用来监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是否复发,效果非常出色。
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一篇蕞新医学综述指出,虽然我们听惯了“癌症高发在老年”,但现在,50岁以下人群中的“早发性”胃肠道癌症,尤其是结直肠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结直肠癌是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24年中国结直肠癌年发病人数已超过55万人,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虽然国内在该病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术后功能保护不足、术式不精、部分新药难以使用等问题。作为亚洲医疗强国,日本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精准手术、术后康复、靶向治疗等方面表现突出。越来越多中国患者,尤其是早期癌症或高危复发群体,选择赴日就医以寻求更为安全、高效、保留功能的综合治疗方案。
还记得2022年那项轰动全球的“免手术治愈肠癌”的研究吗?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开展的2期临床试验中,共招募了14位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疗药物Dostarlimab后,他们的肿瘤完全消失,也不需要进行后续任何其他治疗。
我们常说“癌症治疗争分夺秒”,这话没错,但“治疗≠马上动刀”。有些癌症就像静静潜伏的小动物,没发动攻击前不必急着围剿;有些则像围在悬崖边的病人,动一下都可能摔下去。以下这六类癌症或癌前状态,在判断是否动手术前,都应该三思...
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一直是全球蕞頂尖的癌症研究盛会。而在刚刚闭幕的2025 ASCO年会上,一项美国科研团队的蕞新研究,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关于治疗后改善生存的新希望。
根据美国CytoDyn公司发布的新闻稿,在接受前沿药leronlimab治疗的5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名患者产生了积极反应,病情出现好转。其中,1名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即肿瘤完全消失,并且5年后仍然存活。
根据DeFianCe 2期研究B部分的更新结果:Sirexatamab(又名DKN-01)联合贝伐珠单抗(Avastin)和化疗,相较于单用贝伐珠单抗和化疗,在多种晚期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亚组中,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意味着有效帮助患者控制了疾病进展。
近日,美国Exelixis公司公布了STELLAR-303三期关键试验的积极顶线结果:前沿药Zanzalintinib联合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在既往接受治疗的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简称非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显著改善了总生存期(OS),与对照药物regorafenib相比,具有显著优势。